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EPC总承包项目——内蒙古华电克旗乌套海30万千瓦风电场二期220千伏送出工程,新建线路全长103.36千米,二期工程建成后,与一期已建线路连接形成乌套海至巴林变线路工程,实现风电场电力送出。
2015年12月28日,一、二期线路全线贯通具备并网条件。12月31日上午10时,由巴林500千伏变电站向乌套海风电场的反送电工作完成,线路带点一次成功,项目部顿时一片欢歌笑语。
但突然间,一切“风云变幻”。上午11时,项目部接到风电场业主通知,风电场后台报警显示线路B、C相相序错误。热闹的项目部立即安静了下来,项目总协调人董威紧急召开项目部会议,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在接下来的13个小时内完成相序调整,保证实现年底并网。上午11时30分,各组反馈回的信息是图纸、施工现场并无错误。后经与业主沟通,了解到一期项目在乌套海风电场N3号塔进行过B、C相调相,但一期竣工图纸上没有更改。
知道问题准确位置后,项目部迅速确定了检修方案,兵分两路:一路由施工单位紧急抽调高空作业人员6人,从内蒙古的敖汉旗出发直奔乌套海风电场;另一路由项目部派出刘爱明和吉林送变电管理人员,前期抵达乌套海风电场进行调相前的准备工作。
华电乌套海风电场所在的巴彦高勒地区人烟稀少,常年风大,积雪随着大风形成当地特有的“白毛风”,会形成移动的雪丘,雪丘移动到路上极易导致陷车,发生人员事故。车辆行驶在茫茫的草原上,由于风夹雪覆盖了车辙,极容易迷路。
当天16时,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奔波,项目部人员提前抵达乌套海风电场,首先对现场进行了查看,发现需重新压接4根跳线。当时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,考虑到夜晚温度会进一步下降,预计施工工期需要3-4个小时。高空作业组最早预计19时抵达现场,时间太紧急已经不能满足工期要求。经过与业主沟通,最后决定先采取节约时间的T接线夹方案,待线路运行大修时由业主重新更换为液压线夹。19时,高空作业组抵达现场,直接登塔施工。20时,线路调相施工完毕。21时30分线路第二次反送电成功,核实相序准确。
惊心动魄的一天,在项目部合理组织,精心安排,统一协调,在各个参建单位的积极配合下,这个精干小组战胜了天气、时间、突发性的各种不利因素,终于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。
22时30分,项目部人员在返程路上途径草原迷路,车辆又意外爆胎。这时的气温已经下降至零下20摄氏度,他们在白茫茫的“白毛风”中更换好轮胎继续出发,23时,抵达了最为艰难的银都矿业路段,横亘在面前的是一片长约100米的雪丘。所幸他们提前做了预案,在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中,6把铁锹15个人轮番上阵。但是铲雪速度远远没有雪移动的速度快。针对这种情况,他们简单讨论后决定,清理一点,车跟进一点,就这样一米一米地前移。即便这样,三辆车中的一辆两驱车还需要四驱车牵引着才能通过。
2016年1月1日凌晨2点,就在还有30多米就能冲出这个可怕雪丘的时候,意外发生了,牵引两驱车的车辆坏了。这时大家意识到靠自己很难征服这个不可逾越的雪丘,这才决定向项目部打电话求援。由于地方较偏僻,手机信号只能发送短信息不能通话。项目部了解到车辆情况和燃油情况后,要求他们原地等待,保持手机畅通,注意人员保暖,并紧急调配救援车辆。
2016年1月1日凌晨2时30分,原地等待救援时,大家才发现每个人身上已经湿透了,并且第一辆车驾驶位置车玻璃冻住了,不能关闭。第二辆车后箱门由于拖车,导致无法关闭。他们只好要棉衣堵上车窗户,用拖车绳绑上后车门,躲在车内等待救援。凌晨5点,救援车抵达现场,由于风大,车门已经被雪覆盖无法打开,积雪厚度达1米。
上午8时,被困人员在救援车的牵引下冲出了可怕的100米。中午,一行人终于抵达林西县项目驻地。看着伤痕累累的车辆,拖着疲惫的身体,这帮刚刚历经危险的队员们内心却十分高兴:“我们靠努力完成了年底并网发电的最终任务,捍卫了公司的荣誉并赢得了业主的好评!”
版权所有:©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
主办:办公室(党委办公室、董事会办公室)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六铺炕2区49号楼 邮编:100120